以“一定二化三结合”模式传承红色基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问题提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归根到底是学生情感认同和教师方法对路的问题。只有做到情感认同,才能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只有方式方法对路,才能搭建学生到达“四个认同”彼岸的桥梁。基于红色基因传承“一定二化三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探索历程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

    2004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就启动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并依托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成立了“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这是全国很早成立的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的专门研究机构。同年该机构升格成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德育基地。中心先后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省党史研究室、河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红色资源研究开发与整理工作。2006年9月,由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牵头,编写了江西省首本大学生红色资源教育读本《红色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同时,江西省教育系统、江西省教育部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工作的通知》(赣教社政字[2006]24号),就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作出了具体部署,并把《红色江西》作为推进红色资源进课堂的推荐教材,在江西省各高校使用。

    第二阶段:培育发展阶段

    通过几年的建设,江西师范大学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招标项目40余项,建立了“江西红色资源陈列室”,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论文论著,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红色资源研究成果,为实现江西红色优势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奠定了基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特别注重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讲授,让大学生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阐述红色革命理论与党的先进性理论、中国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渊源关系,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讲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阶段:走向成熟阶段

    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传承红色基因”这一概念,让我们进一步更新了思想观念。2013年,项目组正式确定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教育提升到以红色基因传承为核心内容,找准了红色基因传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定位;从单个的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到实现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红色基因转化为健康学生成长基因的双重目标,并提出教育与自我教育、室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骨干培养与大众参与的“三结合”实现路径,逐步清晰了基于红色基因传承“一定二化三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作为我校教学改革重点推进项目。

    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定位,即传承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定位。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要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并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

    推动两个转化,即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学生成长基因。依托我校“江西红色资源教育与开发研究中心”,加强红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编撰出版了《我们的红色基因》《我们的红色记忆》等系列教学成果,成为独特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使之成为学生的成长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坚持三个结合,即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室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骨干培养与大众参与相结合。一是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中,既充分发挥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的主导教育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依托红色资源学习APP的开发、推广和使用,创新红色资源学习载体,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学习方式的延展和创新。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扩展教学时空,实行室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不断创新和拓展实践教学形式。三是在教育的侧重点上,做到以点带面,以“青马工程”“红色班级”和“红色文化宣讲团”为载体,培养学生骨干并发挥其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带头与辐射作用,实现骨干培养与大众参与的有机结合。

    创新特色

    构建红色基因传承自主学习与教育相结合的平台。建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等红色社团,增强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施红色资源网络化建设工程,开发了红色资源学习APP软件,创新红色资源学习载体,建立了微课、红色景点、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漫画、红色故事等各类红色资源“库”,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了大学生思政课程相关学习方式的延展和创新。建立了“骏马跃腾瑶湖畔”思政课教育教学微信公众号,将发掘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极深刻、极感人、极富有时代气息、极能产生共鸣的红色经典作品传递到网络上,让大学生通过新兴网络媒介去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创建“点面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新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团。通过精心设计方案与考核细则,每学期从全校自愿报名的学生中选拔100人左右组成红色文化宣讲团,先后开展了红色文化宣讲“井冈行”“西柏坡之旅”“延安行”“苏区行”和“重走长征路”等实践体验,寻访红军足迹,瞻仰革命旧址,收集整理革命故事,感悟红色革命精神,培养学生骨干。各专业学生群体在感悟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红色文化作品的自主创作与传播,如红色文学、红色绘画、红色歌曲、红色舞蹈、红色微电影等。通过“点面结合”的体验式教学,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感、动感与实感。

    应用效果

    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使广大学生普遍受益。一是激发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研究红色文化的积极性。近三年,学生获12项省级和学校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形成了文稿、图片、视频、书籍等多种形式的项目成果。由大学生自主完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我们的红色基因》荣获2016年江西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二是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实现了情感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学生参与“一课一品”实践教学的成果《红色基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探》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是增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学生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活动多了,撰写网络文章,传播正能量的多了。新华网全文刊载了陈芸同学的《用青春铺路 做传承红色基因的当代大学生》和蔡珍同学的《星星之火已燎原,井冈精神万代传》论文。

    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广大教师得到提升。一是积极参与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获得省级教改课题2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广大教师主动担任学生红色社团、红色班级以及学生红色文化研究、实践的指导老师。二是积极参与传承红色基因的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团队获得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14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红色江西》《共和国的脚步》专著(教材)10部。三是打造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2015年,我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研究》项目团队入选教育部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2016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研究》入选教育部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媒体反响强烈,社会效益良好。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江西日报、江西卫视、大江网等10多家媒体对我校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道。2016年3月27日,近200名香港师生走进江西师范大学,参加同心·赣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动,重温红色历史,提高对于国家、民族的认识,提升爱国情操。2016年8月,全国大学生理论骨干培养强化班在江西师大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30位大学生理论骨干领略了我校传承红色基因“一定二化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聆听革命故事、学习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激情教学、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素质拓展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田延光)

上一篇:教育决策须防思维“陷阱”     下一篇:媒体集萃